|
追光记丨靳继君:与书法艺术共生,与书法教育共长时间:2023年04月18日 17:22 光,象征着梦想和希望。人生路上,总有一束光,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。无论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,还是奋笔疾书的学子,亦或是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平凡人。他们都是追光者,亦是我们心目中闪闪发光的存在。 “追光记”系列人物专访第三期如约而至,快来了解专属于他的追光故事吧,用他们的经历,照亮我们脚下的路,激励我们勇毅前行。 与艺术共生,与教学共长 作为我校书法学专业主任, 靳继君教授的半载人生, 都与书法艺术为伴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 靳继君大学毕业留校任教, 开启了高校教育生涯。 他本科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, 由于在书法艺术领域特长突出, 系里特增设了书法课程, 由他执掌教鞭。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子领略到这门国粹的艺术魅力, 授课范围也从系扩展到全校。
后来他进入艺术院校书法专业深造, 从此构筑书法理论体系和书法创作风格。
躬耕教坛四十载, 靳继君潜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书法人才, 也见证了我国高等书法教育从无到有、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。 春昭心举对联 (篆书/138cmx69cm)
探索应用型书法人才培养之路 书法原是归于艺术类下美术学学科的一个方向,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, 书法这一凝聚着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, 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 书法学成为与美术学并列的一级学科, 书法教育事业也由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。
“2018年, 我校在艺术设计学专业下开设了书法方向, 与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培养书法特长生。 2021年, 学校顺应书法教育发展大趋势, 申办书法学专业成功并开始招生, 成为全国第一批开设书法学专业的民办高校。” 靳继君介绍道。
我校书法学专业的发展, 离不开靳继君与教师队伍的努力。 结合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, 书法教师团队积极探索特色教学模式,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, 强化教材、课程、课堂、师资队伍建设, 致力培养“一专多能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书法人才。
从艺术概论、书法美学、书法史论、古典书论等文化课程教学中, 学生建立起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框架; 通过“五体书”(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)技法、篆刻技法等课程的学习, 学生夯实了专业基本技能; 通过“五体书”创作的实践, 学生掌握了艺术创作基本规律、书法创作表现手法, 体验到心手双畅的美妙境界; 通过对历代书法名家名帖的鉴赏, 学生感受了书法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, 懂得“以吾笔写吾心”, 创造真、善、美的和谐统一。
为提升学生“字外功”, 拓展书法教育的外延, 书法学教学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, 将文字学、古代汉语、诗词格律、中外美术史、中国画理论与实践、多媒体设计与书法应用、设计学等与书法学专业相关学科内容纳入课程体系, 同时开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、书法审美与创作、艺术哲学、教育学、心理学等十二门专业选修课程。 自作诗 (隶书/138cmx69cm)
高质量“引进来”,高水平“走出去” 在靳继君的倡导下, 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工艺美术大师进课堂, 把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书法教学中, 同时邀请艺术家、批评家、传承人、学者、策展人等, 以讲座、沙龙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, 提升学生创作能力与人文素养。
靳继君作为书法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, 将书法学专业最前沿动态与科研成果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中、注入课堂教学里, 为书法学教育打开了一扇紧跟专业发展的“天窗”。
为稳固基础、扎实训练、创新实践, 我校积极建立校外书法实践实训基地, 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、广东书法院、美术馆、博物馆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等教育机构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等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 并每年选派学生前往实习实训, 校企合作共育应用型书法人才。
“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, 我校书法学学生基本能够胜任书法创作、 书刻工艺设计与实践工作, 从事中小学书法教学, 或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品牌推广、艺术策划、 文艺宣传、文创应用、书法培训等相关工作。” 逸骥潜龙五言联 (行书/138cmx34cmx2)
把书法写在生活中,写在中华大地上 “书法不仅具有审美功能,还具有实用功能。” 靳继君认为, 书法并非曲高和寡的艺术, 它源于生活, 也需要回归生活、扎根生活。 广州新华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,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, 注重将书法艺术创作与工艺产品创造相结合、 与岭南地区工艺美术资源相结合、 与岭南风土人情相结合、 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人才需求相结合、 与传统非遗文化相结合、 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。
如今,书法学专业开设了多种实训课程, 如端砚设计、陶瓷书画纹样绘制、手拉壶设计与雕刻、书画装裱、陶艺创作等, 旨在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与创造能力, 努力打造具有广州新华学院特色的书法学专业品牌。 兰亭诗抄 (行书/34cmx34cm)
以书法艺术涵养时代新人 靳继君认为, 专业基础与技能并非衡量书法艺术水平的唯一依据, 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, 首先是要做到‘立德树人’, 然后才是‘专业培养’”, 靳继君说: “我们要秉承厚德博学、固本强基、唯实创新的教育理念, 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书法人才过程中, 传承好、发展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, 这也是我书法教育理想和目标。” 一字一世界,一笔一乾坤。 书法表面上看是视觉的线条艺术, 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想。
靳继君认为: “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国人智慧的具体展示; 每一次的书法创作都是心神的交响; 每一回的书法鉴赏都是与古代圣贤的邂逅。 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法技能, 让他们学会临摹、学会创作、学会鉴赏、学会研讨、学会传播, 更要传达书法中所蕴含的文脉与哲思, 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审美层次和人文素养, 走进书法内核, 真正理解、感受、创造书法艺术之美, 使其艺术之路走得更宏远,更光明!” 王之涣《登鹤雀楼》句 (草书/138cmx69cm) 远望凭临联 (楷书/180cmx97cmx2) 个人简介 靳继君,博士研究生导师,广州新华学院书法学专业主任。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,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,教育部、中国书法家协会“翰墨薪传”工程专家。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,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,粤教专家库永久专家,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工作者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广东省书法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,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,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,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,广东省教育厅语言文字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发展建设委员会副主任,广州市天河区书法家协会主席。 新闻中心供稿 文/何宛桢 图/冯展豪 受访者提供 编辑|何宛桢 责编|刘赟 终审|刘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