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更多

中山大学校训“博学 审问 慎思 明辨 笃行”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 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。

首先,中山先生把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 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,他所指的“博学”是指学生要学习“古近中外的知识”,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,更值得重视的是,孙中山的“博学”而识,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文化知识的人才。

其次,中山先生反对死读书的方法,强调独立思考。他告诫青年,学、问、思、辨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,学科学、发展科学,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,不是靠书本知识,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。可见孙中山的问、思、辨,是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,把“观察”和“判断”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,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。

第三,中山先生把古代“笃行”发展为社会实践。把造就振兴中华置于自己肩上的人才学校,作为“好学校”: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、为国家、为社会、为社会服务崇高理想的人,育的是合格人才,这对于我们来说,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。其一,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,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校教育的方向,孙中山强调为革命造就人才,我们今天应给予继承和发展。其二,学校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,中山先生强调学生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,不要把学生造就成新的欺负人民的新贵,这表明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,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。

科学地发展学、问、思、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,中山先生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、问、思、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,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,今天我们要坚持的是,在坚持教育基本路线前提下必须坚持广博的学识,独立的思考,分辨正确与谬误,批判抵制社会和国际的错误思潮,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。

作为中山大学申办、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,将秉承中山大学的历史传统和优良学风,遵循中山先生“博学 审问 慎思 明辨 笃行”的大学校训,倡导“诚信、求实、团结、进取、开拓、创新”的精神,以邓小平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”为指导,坚持“规模、质量、结构、效益”协调发展,力争把学校办成居全国同类独立学院前列、国内有一定知名度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、开放性、多科性的大学。

中山大学

1
更多

   博学、笃行:

   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的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。以“博学”“笃行”作为校训,有作为高校办学的共通意义,这就是弘扬“知行合一”的教育精神;同时它又有着特殊的意义——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定下的校训是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,我们把“博学、笃行”作为校训,表示我们学校源自于中大,我们要铭记历史,我们的办学将传承中大的精神。

   正心:

   出自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”。“正心”不仅涉及到学生的道德素养问题,也涉及到学生的心性修养包括心理健康问题。《礼记》中的“正”有“定”的意思。心正也就是心定,心定就可以排除各种情绪对人的不良干扰,这样的话,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就会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,这对当今大学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。

还有一个重要意义,我们要开创未来,“正心”(定心)无论是对学生求学还是对我校办学都会有一种巨大的激励作用:“正心”可以避免浮躁,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,最终成就远大的奋斗目标。正如诸葛亮《诫子书》所说,“非宁静无以致远”。

   自强:

   出自《易经·乾卦》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我们要开创未来,作为学生来说,当“中山大学新华学院”更名为"广州新华学院“之后,肩负着赓续新华荣光的重任,除了“博学”“笃行”“正心”,还需要励志自强。

   作为学校来说,就像一个孩子长大成人,未来的路更多的要靠自己走,必须坚强;我校脱离母体学校转设后的办学之路更多的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,靠我们自己去走实,走宽、走快、走远,除了“正心”之外,我们还必须砥砺前行,自强不息。

广州新华学院校训

关注公众号

咨询电话:0769-88283953

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沿江西路248号,诚意南园6栋一楼博雅教育学院国际本科招生注册中心


Copyright 2024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-sen University All Rights  Reserved.


广州新华博雅教育学院国际本科    版权所有





seo seo